相信現在的企業家沒有知道ERP的,ERP雖然名字聽上去很高大上,但是卻是很實用的企業管理軟件。ERP的覆蓋范圍其實是比較大的,它不僅僅是一款企業管理軟件,從理念上將還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思維,一旦落地實施加上管理思維進行實際操作,能夠對企業提供很大的管理幫助。
ERP是一個好東西,但是在中國,這么多年過去了到底效果怎么樣還是一個未知數,有人覺得有效果某企業更好了,有人說建設中出了太多問題,后期使用非常困難。誰的說法都有幾分道理,那實際上情況是怎么樣的呢?
企業在建設ERP系統的時候需要最高管理層進行重視,由于投入過大,所以在實施的時候都會全方位的進行幫助。但是由于企業老板不可能一直緊盯ERP的建設實施,還需要有很多的工作進行處理,自然而然的就會將工作的權利下放到分管副總和部門經理,這樣就會產生分歧和實施理念的不和,分管副總和部門經理很多時候的重視程度就不夠,嘴上重視,實際無為,沒有很實在的行為,讓ERP在企業的建設中無比困難。
ERP是一個非常理性的科學產物,所以在面對人情世故較為嚴重的中國企業內就會面對層層阻礙,在ERP的實施過程中一個流程會涉及到10多個分支,每個分支都可能出現特殊情況,就算ERP破除一切困難實施成功了,但是能不能按照軟件內的標準化進行執行,這還是一個未知數。
ERP軟件內部都會有做單據的功能,都可以看得到,國外的ERP軟件都是沒有更改過的,直接就是紅沖,但是國內做的ERP就會進行一定的修正。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因崗制人,但是現在改變了,你可能說這是靈活性的表現,但是你不能稱這種情況為標準性,ERP更多的是強調一種標準和準則。
現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詞匯被反復的提及,但是這些說的都是一些方向,這些場景多數是存在于消費場所和特殊場景內,而不是生產企業的生產場景,大家嘴里經常說的小米LOT,阿里巴巴的網購大數據,阿里云計算等等,大家應用的場景更多的是消費,而這個物料是終端。